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和西欧古典音乐大师,被誉为俄罗斯伟大的音乐大师。

柴可夫斯基于 1840 年 5 月出生在乌拉尔的沃德金斯克市。 父亲是一家冶金矿山的总督察,他从小就鼓励孩子学习音乐。 妈妈喜欢音乐,会唱歌,还会弹钢琴。 因此,他们的家庭充满了音乐氛围。 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但家人从未想过他将来会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
柴可夫斯基8岁时,他们搬到了彼得堡。 他首先被送到寄宿学校,10岁时被送到彼得堡法学院。 学习之后,柴可夫斯基开始探索作曲。 他经常在课外学习钢琴,一有机会就看歌剧。 从法学院毕业后,他在司法部获得了一个职位。 这段时间,他没有放松音乐学习和钢琴练习,参加了许多业余钢琴演奏会和创作活动。 1862年,柴可夫斯基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 从此,他走上了接受真正专业音乐教育的决定性道路。 毕业后,应尼古拉·鲁宾斯坦的邀请,柴可夫斯基成为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长达11年之久。 但他经常被无聊的讲课工作所困扰,阻碍了他的创作活动。 尽管如此,他还是创作了多部优秀作品,包括前三部交响曲和交响诗《弗兰奇斯卡·达里米尼》、奇幻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舞剧《天鹅湖》和《第一钢琴协奏曲》,等等。这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
1877年,柴可夫斯基结婚了。 由于夫妻关系不和,不久他们就离婚了。 婚变的冲击和创作上的过度紧张,使柴可夫斯基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 为此,他从音乐学院辞职,永远结束了繁重的教学工作。 此后,1885年以前,他主要生活在国内或国外,多在瑞士或意大利。 在此期间,通过鲁宾斯坦的介绍,他得到了爱音乐又非常慷慨的富孀梅克夫人的赏识和资助(1877-1890),使他得以专心从事音乐创作。 同时,1877年开始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鼎盛时期。 他开始创作两部天才作品——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和他的著名作品《第四交响曲》。
此时,俄罗斯的现实生活进入了一个反动时期,革命力量转向地下活动,俄罗斯社会思想和俄罗斯艺术的所有进步和民主表现形式都遭到残酷镇压。 他这一时期的一些重要作品反映了亚历山大三世统治下的黑暗反动时期的社会情绪——俄罗斯人民特别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感情,感到不安和不知所措,思考祖国的命运和生命的意义。 但他并不是被动和无所作为。 柴可夫斯基曾在《查集》中说:“从完全服从命运,转向怀疑命运,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战胜悲惨的命运”,由此可见他是关于生命的。 保持积极的态度。
柴可夫斯基晚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 1888年至1889年,他访问了德国、捷克共和国、法国和英国,与勃拉姆斯、格里格、德沃夏克、古诺、马斯尼等人结下了友谊。 1891年赴美国演出,大获成功。 1893年6月,剑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在此期间,除《叶甫根尼·奥涅金》、《第四交响曲》外,还创作了《第五交响曲》、《曼弗里德交响曲》、歌剧《黑桃皇后》、《约兰塔》、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 以及《暴风雨》、《意大利随想曲》、《1812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以及各种器乐合奏、钢琴独奏、声乐浪漫曲等,几乎涵盖所有流派。 尤其是他在1893年夏天创作的《第六(悲伤)交响曲》是他的杰出作品。 同年10月16日,作者亲自导演了这部作品在彼得堡的首演。 没想到,他在10月21日不小心感染了霍乱,于10月25日去世。
柴可夫斯基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人,他总结了整个欧洲音乐发展的时代。 他建立了自己的宏大交响乐体系,不同于贝多芬的体系,而是以俄罗斯风格总结了贝多芬之后交响乐的诸多发展,使他成为交响乐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的最高成就之一。 柴可夫斯基一生创作了七首交响曲。 其中,《G小调第一交响曲》是他的第一部该体裁的交响曲。 这是一首真正的俄罗斯交响曲,其特点是心理描写,充满爱国情怀。 主义的抒情基调。 这首交响曲也是人们了解他的交响乐作品的入门阶梯和“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