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贪婪的国王,名叫 Srinjayaa。 他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 他对此感觉很糟糕。
于是,他问婆罗门,婆罗门告诉他,如果他崇拜那罗陀牟尼,他的愿望就能实现。
所以,有一天,当那拉陀牟尼来到施林贾亚的宫殿时,施林贾亚崇拜他。
他向那拉达牟尼祈求一个儿子。
当那罗陀牟尼问国王他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儿子时,国王回答说,他想要一个美丽、聪明、健康的儿子,当他哭泣或说话时,他的嘴里会掉下珍珠。
纳拉达牟尼祝福了国王,然后离开了。
不久,在那罗陀牟尼的加持下,国王生下了一个儿子。
每当孩子说话或哭闹时,珍珠就开始从孩子的嘴里掉下来。
宫殿里装满了珍珠。 甚至宫殿的门和墙壁都镶嵌着珠宝。
这个神童的故事,如野火般蔓延开来。
森林里的一伙强盗,得知了这个孩子的消息,决定绑架这个孩子。
一天晚上,他们偷偷进宫,带走了孩子。
国王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痛苦。
他让皇家士兵去寻找孩子。
一伙强盗听到国王的命令后,因为害怕士兵,决定留下孩子。
所有的强盗都同意了,但其中一个不同意。 他建议把孩子切成碎片,因为,孩子的每一滴血都可以变成一颗珍珠。
因此,他们将孩子切成碎片。
但是,令他们沮丧的是,他们无法从孩子的血液中得到一颗珍珠。
这时,皇家士兵包围了劫匪。
他们捆绑了强盗,将强盗带到了国王面前。
国王知道他的孩子的悲惨结局。
国王意识到他的贪婪最终毁了他。
(《摩诃婆罗多》的故事)
故事的道德启示:
在《圣典博伽瓦谭》第 11 章中,主奎师那在指导圣乌达瓦时,告诉他阿凡提国的一位婆罗门的故事。
Avanthi 婆罗门说以下经文 (SB 11.23.18-19)。
steyam hissaanrtam dambhah kaamah krodhah smayo madah
bhedo vairam avisvaasah samspardha vyasanaani ca
ete pancadasaanarthaa hy artha-mulaa mataa nrnaam
tasmaad anartham arthaakhyam sreyo-rthi duratas tyajet
“偷窃、暴力、说谎、口是心非、情欲、愤怒、困惑、骄傲、争吵、敌意、不忠、嫉妒,以及女性带来的危险、赌博和醉酒,是因贪财而污染男人的十五种不良品质。 尽管这些品质是不受欢迎的,但人们错误地认为它们具有价值。 因此,希望获得真正的生活利益的人应该远离不良的物质财富。”
我们在上面的故事中还发现,国王对物质财富的贪婪导致了许多不受欢迎的事情,如嫉妒、盗窃、对孩子的暴力、对国王的困惑等等。
而另一方面,如上一节所述,如果一个人希望获得生命的真正利益(sreyah-arthi),他应该对它有强烈的贪婪,正如下面引述的 Caitanya caritamrta-Madhya lila 8.70:
“即使在成百上千的生命中进行虔诚的活动,也无法获得奎师那知觉中的纯粹奉献服务。 它只能通过付出一个代价——即强烈的贪婪——来获得。 如果它在某处可用,则必须立即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