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马拉雅山的另一端,这个叫做印度的国度,在我们的心目中,总是披着一层神奇的、美丽的,甚至无法察觉的面纱。 印度曾经是我们的“西方天堂”,是中国朝圣者学习经典的地方,也是佛教徒和远见者心灵超脱的天堂。

可想而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会诞生出多少优秀的人物! 然而,最熟悉中国人的恐怕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甘地,一个是泰戈尔。 在这两位伟人中,泰戈尔似乎离我们更近、更具体、更独特。
“泰戈尔是伟大的诗人、哲学家、爱国者和艺术家。他深受中国人民的尊敬。” 这是周恩来总理在泰戈尔1957年访问印度时创办的国际大学所题写的题词,这也是泰戈尔生平的写照。
泰戈尔 1861 年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的一个地主家庭。我父亲是印度颇有名气的哲学家和宗教改革家。 他有 6 个哥哥,有些致力于印度的文艺复兴,有些则为社会改革而奔走。 由于父亲的关系,他加入了当时加尔各答知识界的一个活动中心。 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对泰戈尔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从小就受到文学的影响。 泰戈尔8岁开始写诗,17岁发表叙事诗《诗人的故事》。他曾在伦敦大学学习法律,但在此期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英国文学和西方音乐。 回国后,泰戈尔主张将古印度文化与西欧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更高的文化。 在此过程中,他创作了许多作品,包括《暮光之歌》、《晨歌》等,大多是抒发个人内心感受,描写大自然的绚烂。 1886年出版诗集《新月集》。 泰戈尔早期的诗歌朴素自然,从内容到形式都开创了新一代诗歌。
1890年,泰戈尔接管了父亲的庄园,移居乡下。 他经常泛舟江上,饱览美丽的湖光山色,广泛接触农村社会,亲眼目睹英国殖民者和地主的暴虐,深切同情农民的苦难。 他写了许多诗歌和短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印度人民的悲惨生活,塑造了贫穷朴素的劳动者形象,指责和揭露了残暴、不人道的殖民制度。 1901年,泰戈尔离开庄园,前往桑迪尼丹开办学校。 他以改造社会为目的,亲自授课,热切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继承印度的民族文化,投身农村改造事业。 1921年,这所学校更名为国际大学。
泰戈尔积极参与了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 1905年,他在加尔各答唱自己的爱国歌曲参加反英示威并发表演讲,谴责英国殖民统治的罪行。 1919年,为抗议英国殖民者屠杀手无寸铁的印度人民,他写信给英国总督,宣布放弃英国授予他的男爵称号。
泰戈尔孜孜不倦地寻求印度民族独立的道路。 他周游各国,考察各国情况,为民族独立学习一些有益的经验。 1924年,他先后到过英、法、美、日、苏、中国,对遭受苦难的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同情。 他说:“在亚洲,我们必须团结起来。” 他被中国文化深深吸引,不无情意地说:“我相信我的前世一定是他是中国人。”
泰戈尔一生的主要活动是文学创作。 他的诗在印度传为世家,被誉为印度的“诗圣”。 1913年出版诗集《吉檀迦利》,表达了诗人和上帝表达对祖国和人民的爱的热情。 后来,他因这本诗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 泰戈尔的其他作品,如《明日香》、《园丁》等也深受人们喜爱。 泰戈尔的诗歌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语言流畅。 他们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充满哲理。 除了诗歌,泰戈尔还写小说。 代表作有《强罗》和《沉船》。
泰戈尔的创作生涯持续了 60 多年。 他多才多艺,一生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篇小说、30多部散文作品、20多部剧本和100多部短篇小说。 它还可以作画和作曲。 他一生画了1500多幅画,创作了2000多首歌曲。 他的歌曲《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指定为印度国歌。
伟大的诗人庞德在听到另一位伟大的诗人叶芝朗诵泰戈尔的诗时惊呼:这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个比我们任何人都伟大的人”出现的激动时刻。 几乎所有的评论家和诗歌巨头都尊他为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