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学史上,作为文学大师,卡夫卡是极为罕见的,不是他的国家或民族的代言人,似乎也不是“时代的良心”。 身份认同的矛盾性和特殊性让他注定无归路:他是奥匈帝国的臣民,却在捷克布拉格长大,在意大利一家保险公司做小职员。 他的母语是德语,但他的祖先是犹太人,但他一生都与犹太人的生活、宗教和习俗保持着很大的距离。 他只能在自己身份模糊的小世界里幽闭恐惧,关注一些更重要的事情,比如个体在异质世界面前的孤独、不适和绝望。 而正是这些成就了他不朽的文学成就,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人也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和大师。

卡夫卡的一生平凡而短暂。 他于1883年7月出生在奥匈帝国布拉格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是4个兄弟姐妹中的长子。 父亲是白手起家的犹太杂货批发商,专横粗鲁,是家里的“暴君”。 从卡夫卡高中毕业后,他曾学习文学和医学,但很快,由于父亲的命令,他不得不进入布拉格德国大学攻读法律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在法庭工作了一年,之后在一家意大利保险公司工作。 从1908年到1922年因病辞职,他在一家半官方的工伤保险办公室工作。 他一生只访问过邻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瑞士的一些城市。 1917年卡夫卡开始咯血,后患肺结核,身体虚弱。 1924年6月在维也纳郊外的麒麟疗养院逝世,6月11日安葬在布拉格斯特拉斯尼茨犹太公墓,年仅41岁。 他三度订婚,三度解除婚约,却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家庭。 就在他去世前半年,他与一位名叫多拉·迪曼特的希伯来女教师同居,一直陪伴到他去世。
卡夫卡是一位勤奋的业余作家。 他自幼酷爱文学,阅读和研究易卜生、斯宾诺莎、尼采、克尔凯郭尔、达尔文的文学和哲学著作。 大学期间开始文学创作,经常与同学、好友马克斯·布罗德一起在布拉格参加一些文学活动。 1908年入职,1922年因大病离岗休养。十余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数十篇短篇小说,其中包括《审判》、《城堡》和《美国》三部小说。 ”,还有日记和信件。 数百万字。 作为一个长期患病而没有固定职业的人,卡夫卡无疑是一位勤奋的业余作家。
卡夫卡的作品大多是大气的